前言:
我是一个深度的科幻作品爱好者。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银河帝国》系列,没有其次。读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风格迥异,构思新奇,都给我带来了快乐,但印象大都不太深刻,有一种吃快餐的感觉。
几年来一直忙高中课程的学习,忙高考。高考终于结束了,如今,我终于有了一点时间来写一部我自己的科幻小说。
这是我的处女作,作品名暂定为《星空之上》,向我所向往着的星空致敬。
文字中不乏天马行空的地方,但我会力求科学上的严谨,如有错误,还请读者多多指教。
阿毛
2018.06.27
引子
一切都黯淡下来了,灰白色的波动填满了空间,吞噬着这里仅存的热量。
在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夜里,荒芜将会无情的取代一切,充斥整个宇宙。
地球上,所剩无几的光芒眺望着逐渐远去的地平线,这是星空对所有文明进行的最终审判。
这将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亦将是永恒的黑暗。
第一集
“2020年6月15日星云站第四百零五次数据分析已完成,现在开始汇报分析结果:
信号来源——无异常;
信号强度——94.11%;
信标可信程度——已视为1;
坐标精度——广域恒星系——恒星级;
数据大小——正常;
坐标浮动——万分之零点一四——接近临界值;
主观射线辐射当量——无异常;
红外微波区域面积大小扩张程度——小于亿分之一;
近地干扰——已忽略;
九大常规项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坐标浮动大小已接近临界值,在排除人为影响因素后仍属本年峰值,疑似与本站第三百七十二次分析相同,同属系外高能射线流动所致,本站将于近期对此次观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各级观测站应紧密注意近期系内的辐射情况,并将观测数据汇总发送至本站及各级分析站。
第四百零五次数据分析详细报表已生成并存入主机,本次汇报完毕,分析员——胡峰。”
关上了麦克风,胡峰深吸了一口气。高强度而又枯燥的分析工作让他感到疲惫不堪。胡峰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继续看向屏幕上那个还未完成的计算模型。他试图修改了几个模型中的参数,结果依然是意料中的程序崩溃。
胡峰有点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从小到大,胡峰对宇宙探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到大学一接触前沿物理后更是因此确定了研究方向。这个学科虽然不算热门,但胡峰的成绩一直都接近满分。他想去发现,去创造,去做一个开拓者。
在麻省理工获得博士学位后,胡峰拒绝了NASA的入职邀请,也没有选择留美深造的机会,而是接过了中国天眼数据中心抛出的橄榄枝。因为优异的学术背景,胡峰很快就被分配到了素有“第一分析站”之称的星云站。
初来时,胡峰的心中十分欣喜,他觉得星云站就是他该来的地方。通过分析看似神秘的观测数据去发现激动人心的宇宙规律,这是胡峰一直渴望得到的工作。
但是随着在星云站里的学习和工作,胡峰发现站里的实际情况与他想象中的差距不小。各级观测站向分析站发送观测数据,再由分析站进行数据分析。绝大多数的分析工作是交由计算机处理的。站内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对计算模型和算法的设计,以及开发以及数据筛查,参数校对和数据汇总这类稍有重复性的半体力劳动。
胡峰的计算模型已经开发了两年了,但因为核心算法一直没能完成,所以这始终是一个半成品。
最初,胡峰虽然因为工作单一而稍感失望,但轻松的工作环境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兴趣,胡峰也就没表现出什么不满的情绪。
而进来的一年多,随着国家对宇宙观测的重视程度一再下降,星云站的地位也跟着一落千丈。站内的科研经费从最初的大量溢出到后来的研究员要自掏腰包维持站内基本支出,工作者除了额定工资外再无奖金一说,这造成了后来愈演愈烈的人员流出,导致了人均工作量越来越大。
到今天,除了胡峰以外,星云站里只剩下了两个人——站长庞勇、副站长徐晓城。
自从只剩下胡峰一个分析员以后,为了减轻一部分他的工作量,在每一次进行数据汇总前,庞勇和徐晓城中总会有一个人来帮他一起核对计算结果。
大约两个月前,徐晓城请了事假。而这两天,连庞勇也不来了。星云站里冷清的空气仿佛这里真的处于星云之间,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也许连站长都不在意这个分析站了吧。”胡峰自嘲的笑了笑,吞下了玻璃杯中的水,起身离开了星云站。
虽是初夏,但杭州傍晚的空气已甚是闷热。胡峰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星云站临近高校区,看着大街上往来的年轻男女,胡峰想起了一个人在大洋彼岸求学时的经历,想起了那个同样洋溢着青春与激情的自己。想到这儿,胡峰的脚步不自觉的放慢了下来。
他来到一家小酒吧,像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学生们一样,用着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麻痹着心中的失落与压抑。
胡峰发现,心里那个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憧憬的人已经消逝了。